2024/05/19

歡迎報名:2024 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年會「邊界與移動:關注生命的方法」

 




歡迎報名

2024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年會

會議主題:

邊界與移動:關注生命的方法

時間:2024629-30日(六、日)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


醫療人類學的田野必須不斷移動到各種邊界,方能提供關注生命福祉的多元視野與方法。2024年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的年會,即以「邊界與移動:關注生命的方法」為主題,邀集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邊界和移動經驗出發,共同思辨生命的處境和探索福祉的方法。

「移動」作為方法,「邊界」作為思辨的起點

關於邊界的想像及理解,可能有著不同的視角和目的,回顧醫療人類學的發展影響,即能提供多元洞見。臺灣早期的醫療人類學是奠基在凱博文教授(Arthur Kleinman)對於臺灣精神醫學及俗民求醫行為的地方性轉換,他引領跨域跨界的移動,從西方觀點的精神醫學,移動到臺灣的精神醫學和身心文化觀,又移回美國開創醫學人文和倫理學,正是在這樣的移動和永遠位在邊界上的承諾與視野,開創出醫療人類學的新頁,並影響全球。臺灣醫療人類學發展,站在凱博文教授和許多前輩的巨人肩膀上,至今已有很大轉變,甚至出現更多元廣眾的邊界有待關注,需要更多意願及深廣兼具的移動以達成理解。

邊界具備模糊、斷裂、消弭、重建與再生的特質,並非固著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社會、文化和科技的轉變,不斷動態調整。在廣泛定義的醫療研究與實務領域中,本著對生老病死苦樂經驗與方法的關懷,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都須向邊界移動,突破主位、客位、時間、空間、階序、性別、族群、世代、國家、科技、知識、身體、心靈、物種等中心立場的限制,移動以尋找關注福祉和進入新興生存狀態的最適位置,並擴大理解及包容。

按此下載:議程下載

議程



報名註冊費用:

學會會員:免費(已繳交當年會費者)

一般與會者:2,000 

博士生:1,000 

碩士班與大學部學生500 

 

報名繳費網址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bk57

網路報名繳費截止日為6/25。開放現場報名繳費。繳費後因個人因素取消,恕不退費。

 

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

 



2024/03/31

Call for Paper


Keynote Speech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thnography of Care

Dr. Arthur Kleinman
Saturday, June 29, 2024

Dr. Arthur Kleinman is a physician and professor of medical anthropology in Global Health and Social Medicine and of psychiatry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e is a leading figure in several fields, including medical anthropology, cultural psychiatry, global health, social medicine, and medical humanities. He is also a China scholar and has conducted research in Taiwan from 1969 until 1978 and in China since 1978.

2024 Annual Meeting
Taiwan Society for Medical Anthropology (TSMA)

Conference theme
Boundaries and Mobilities: 
Ways of Viewing and Attending to Life

Time: June 29-30, 2024 (Saturday, Sunday)
Venu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No. 128, Academia Road, Section 2, Nankang, Taipei, Taiwan)

Call for Paper

Learn more about the 2024 Annual Meeting: (click this link)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April 7): (click this link)


2024/03/26

徵稿啟事

 


2024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年會

會議主題:

邊界與移動:關注生命的方法

時間:2024629-30日(六、日)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2024年會簡介:(網址連結) 

2024年會徵稿中:(投稿表單)

2024年會Arthur Kleinman主題演講簡介:(網址連結


2024/03/22

年會主題演講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Ethnography of Care

2024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年會

主題演講

Dr. Arthur Kleinman 凱博文教授/醫師

國際重量級跨文化精神醫學/
哈佛全球衛生醫療人類學家


  時間:2024年6月29日(六)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2024 年會簡介:(網址連結)


2024 年會徵稿中:(投稿表單)


徵稿啟事

 



2024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年會

會議主題:

邊界與移動:關注生命的方法

時間:2024629-30日(六、日)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題演講海報

醫療人類學的田野必須不斷移動到各種邊界,方能提供關注生命福祉的多元視野與方法。2024年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的年會,即以「邊界與移動:關注生命的方法」為主題,邀集學術界與實務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邊界和移動經驗出發,共同思辨生命的處境和探索福祉的方法。

「移動」作為方法,「邊界」作為思辨的起點

關於邊界的想像及理解,可能有著不同的視角和目的,回顧醫療人類學的發展影響,即能提供多元洞見。臺灣早期的醫療人類學是奠基在凱博文教授(Arthur Kleinman)對於臺灣精神醫學及俗民求醫行為的地方性轉換,他引領跨域跨界的移動,從西方觀點的精神醫學,移動到臺灣的精神醫學和身心文化觀,又移回美國開創醫學人文和倫理學,正是在這樣的移動和永遠位在邊界上的承諾與視野,開創出醫療人類學的新頁,並影響全球。臺灣醫療人類學發展,站在凱博文教授和許多前輩的巨人肩膀上,至今已有很大轉變,甚至出現更多元廣眾的邊界有待關注,需要更多意願及深廣兼具的移動以達成理解。

邊界具備模糊、斷裂、消弭、重建與再生的特質,並非固著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社會、文化和科技的轉變,不斷動態調整。在廣泛定義的醫療研究與實務領域中,本著對生老病死苦樂經驗與方法的關懷,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都須向邊界移動,突破主位、客位、時間、空間、階序、性別、族群、世代、國家、科技、知識、身體、心靈、物種等中心立場的限制,移動以尋找關注福祉和進入新興生存狀態的最適位置,並擴大理解及包容。


2024年年會徵求稿件面向:

歡迎邊界與移動的相關稿件,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的可能主題:邊界是如何形成、被經驗、與磋商的?如何揭露、檢視與批判邊界潛藏的意識形態?向邊界移動的特性及模式為何?邊界如何銜接過去與未來?如何在既有的時間與空間當中,透過希望、創意與想像,開展跨界共存與合作的開放性?不同位置與文化的人如何一同朝向福祉、倫理與理解的目標?如何在既定的價值承擔或包袱中,正視多元觀點的拼裝與拆解?

 

一、徵稿類型

年會徵求兩大類型稿件。請投稿人自行定義,所投稿件的類型。

1.      原創性研究論文:包含研究問題、方法與發現等,一般論文的必要內容。

2.      臨床或實務案例討論:描述、分析臨床、或實務案例。

本類型投稿不一定需要借助理論、或已成型的研究方法,主要著重於案例、與實務經驗分享,以提出值得進一步思考的議題或提問。

討論內容可能涵蓋,但不侷限於以下面向:

說明核心關注的議題

  •       介紹臨床或實務場景脈絡
  •       描述代表性的案例或事件情境
  •       關於案例或事件情境的分析或詮釋
  •       個人身處其中或觀察經驗的反思與建議

 

二、 投稿形式:

 

單篇投稿

-  一篇文章如有多位共同作者,投稿相關訊息本會將以通訊作者為主要聯繫對象。

-   投稿請附題目、摘要(250-300字)、關鍵字(3-5個)、任職機構與職銜

-   年會將有多國國際學者與會,歡迎您提供「英文摘要」,以促進國際認識與交流。

 

議題小組(panel

-  同一panel可包含研究論文、臨床或實務案例討論等兩類型稿件。

-  需至少3篇文章,最多5篇(包含與談)。

-  文章如有多位共同作者,投稿相關訊息本會將以通訊作者為主要聯繫對象。

-  投稿請附議題小組名稱、議題小組摘要(300-500字,請說明小組探討之議題、各文章之關聯等)、議題小組關鍵字(3-5個),及各篇文章之題目、摘要(250-300字)、關鍵字(3-5個)、每位作者姓名、任職機構與職銜。

-   年會將有多國國際學者與會,歡迎您提供「英文摘要」,以促進國際認識與交流。


三、投稿(投稿表單請點此連結) 

* 投稿時,尚無需繳交註冊費。 

* 年會開始報名後,收到通知時,再請按時完成報名與繳費。報名須與投稿身分一致。

* 凡出席年會者,皆須報名並繳交註冊費。

* 為擴大國際參與,本會提供海外學生出席發表者酌予補助。

   請於投稿時提出申請。 

 

四、重要日期:

 2023年12月28日      徵稿(摘要)開始 

 2024年04月07      徵稿(摘要)截止 

 2024年0422      通知錄取者,並通知報名繳交註冊費(註冊費用需與投稿身分一致)


五、報名註冊費用

學會會員:免費(已繳交當年會費者)

一般與會者:2,000

博士生:1,000

其他學生:500

 

 

2024/02/01

第三屆理監事(2023.10-2025.06)

 

理事長

       王品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理事

        劉紹華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黃約伯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官晨怡    (國立臺灣大學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許銘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 院區精神科住院醫師)

        吳易澄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暨主治醫師/馬偕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

        希雅特.烏洛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負責醫師)

        李柏翰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盧佳慧     (義守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助理教授)

監事

       黃樹民     (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萍章     (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臨床教授、法學碩士)

        戴章皇     (萊弗斯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秘書長 

劉欣怡     (德育護理健康學院護理系助理教授) 

 

2023/09/05

歡迎報名:2023 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年會「多元匯流:探索身心、環境與照護的方法」



歡迎報名

2023 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年會

會議主題:

多元匯流:探索身心、環境與照護的方法

 

時間:2023年10月21-22日(六、日)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臺北市徐州路17號,近捷運善導寺站)

主辦單位: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

合辦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網路報名截止日為10月18日(三),但年會現場開放報名繳費

報名繳費網址: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a5N9


醫療人類學關懷什麼?

從「人」出發,追求對人類生老病死苦樂經驗的深刻理解,並擴展至環境與其他物種的福祉關注。

 

與醫療人類學交流什麼?

不論是人類學者、相近的人文社會科學者,或是醫療、護理、藥學、公共衛生、社會工作、物理治療等臨床專業者我們都投入攸關生命福祉與經驗的研究或實務工作;我們也可能同時身為病人或家屬,都曾經或仍在尋找瞭解身心福祉與最佳照護的方式。然而,身心福祉該怎麼測量?如何界定和追求好的照護?如何探知環境帶來的影響?

 

醫療人類學的觀點與方法正擅長回應這些叩問:跨越時空、文化與物種的差異邊界,強調疫病福祉與其他生活面向的緊密交織,包括社會互動、文化意義、價值認同、法律規範等,深入探究與思辨。

 

對醫療人類學年會有什麼期待?

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可能追尋不同的目的與任務需求,在多元的方法中著重不同探究。從臨床試驗、次級資料、問卷調查、質性訪談等傳統方法,到網路資料、大數據運用的新興潮流,卻無不想貼近議題核心、尋得解答,甚至期待AI來發現人眼與人心之所未見。

 

然而,當每種方法皆有助於探索,卻總有些難以觸及的角落與重要的生命細節,在這些方法中被忽略、被捨棄,但不論是研究者或被研究者,卻不一定會將之遺忘,甚至其意義始終縈繞不去。醫療人類學擅長的醫療「民族誌」方法,正適於整合包容質性研究、論述分析、統計數據等各領域的方法,朝向接近全貌觀的理解,促進我們更為完整地看見、記錄、思考那些關鍵的角落與細節。

 

歡迎置身於照護、臨床與社會場域的研究者與工作者,一齊參與醫療人類學的對話與交流。

今年議程如下,歡迎踴躍報名:


一、 議程:

按此下載:活動議程


二、報名註冊費用:

學會會員:免費(已繳交當年會費者)

一般與會者:2,000 

博士生:1,000 

碩士班與大學部學生:500 

報名繳費網址: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a5N9

(繳費後,因個人因素取消,恕不退費)


三、會議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臺北市徐州路17號,近善導寺捷運站)